在历史跨越的现场(10)|凉山新颜
中国博物馆| 2018-12-09

在历史跨越的现场(10)|凉山新颜

2018-12-09 中国民族博物馆

改革开放40年来 ,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与全国各地一样与时俱进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,凉山州17个县市中还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,然而彝家新寨、异地搬迁、一村一幼、推广普通话、彝区9+3教育扶贫、加大“三区三州”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,使凉山发生了巨大变化。民族画报高级记者列来拉杜用他的镜头记录了凉山的一系列变化。

在历史跨越的现场——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上,摄影师列来拉杜“凉山新颜”主题展区

在彝家新寨、易地搬迁等各种扶贫工程建设中,漂亮整齐的民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彝乡,改变了昔日彝族传统民居土墙、木瓦板、人畜混居的居住环境,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情况得到很大改善。

在大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拓展物流市场过程中,彝家山寨也出现了超市、劳务市场等新生事物。山里农贸市场成为蔬菜水果、粮油食品的集散地,人们在享受现代工业化产品便利的同时,各种新观念也渐渐融入彝族人的头脑中。

一条条连接山里山外的便捷公路,缩短了山寨与外面的距离,摩托车、小汽车代替了徒步或马帮运输,外出务工的人们开阔了眼界。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,文化素质也在慢慢地提高,凉山群众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,积极主动地让孩子接受教育。

作为爱美的民族,每逢火把节、彝族年等节日,凉山妇女们穿金戴银,手撑黄伞,身着红裙,像盛开山间的索玛花,把蓝天白云当背景、大山做舞台,展示美丽与自信,一套盛装与银饰,时价几万,甚至十几万元……

这些变化,悄然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。这些变化,正在为凉山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积蓄磅礴的力量!

生活条件改善了,人们更加注重衣着打扮,每逢节庆都盛装出行 ,图为2000年7月,赶往火把场的凉山群众

彝族银饰加工得到传承,图为2012年7月,布拖县拖觉银匠在展示产品

2013年4月9日,四川凉山彝族吉史巴扎的二儿子吉史呷尔(右一)购买了一套昭觉县城里140多平方米的房子

建设靓丽的彝家新寨,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图为2013年4月的昭觉县四开镇

学生有了营养午餐,图为2016年4月,昭觉县四开中心校的学生午餐

集贸市场火热,图为2018年2月,美姑县牛牛坝山村集市上的畜牧交易市场 ,以及边上的停着的各种运输车辆

卢旭 ?编辑

精彩推荐
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
05-19
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“特斯拉速度”成为“上海速度”常态
05-18
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
05-11
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、年轻化的选择
04-20
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“预售抢购模式”及“两级火箭渠道模式”
04-20
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
04-17
热点推荐
五六天后: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“保驾护航”
06-08
谜茵焕肤精华: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
06-08
草本与咖啡的结合——品晟咖啡强势登场
06-08
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|大有机会博10%的收益,来不来?
06-08
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?
06-08
TMALL@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,用脑洞致敬生活!
06-08